來自2011年國際卒中大會(ISC)最新研究顯示,對于頸動脈閉塞造成腦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盡管實施了顱內(nèi)-顱外(EC-IC)分流術后,分流血管通暢性極好、腦血液動力學也得到了改善,但EC-IC分流術無法在2年缺血性卒中復發(fā)問題上為患者帶來整體獲益;反之,非手術組患者的實際2年卒中復發(fā)率遠好于預期。
為確定EC-IC分流術可否降低2年同側缺血性卒中的再發(fā)生率,美國研究者設計了該項頸動脈閉塞手術研究(Carotid Occlusion Surgery Study , COSS)。這是一項前瞻性、隨機、盲終點、對照試驗。入選患者近期(120天或以下)出現(xiàn)因頸內(nèi)動脈閉塞所致的半球癥狀,并在采用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PET)檢測同側增加氧攝取分數(shù)(OEF)后,確診了血液動力學改變及腦缺血。研究者將入選患者隨機等分為手術治療組與非手術治療組。對于手術組,研究者假設2年的同側卒中率為24%;這個數(shù)字的依據(jù)是EC-IC分流術試驗圍手術期卒中率為12%,另外,基于之前對腦血液動力學正常、經(jīng)藥物治療的臨床類似患者的研究資料,得出隨訪期卒中率為12%。對于非手術組,研究者假設2年的同側卒中率為40%;這個數(shù)字是基于之前對伴有OEF類似升高、并經(jīng)藥物治療的臨床癥狀類似患者的研究資料得出。
最終,98例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藥物治療,97例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附加的EC-IC分流術。但實際上,手術只在93例患者中被實施。從隨機分配到手術實施的時間為10±13(SD)天。30天分流血管通暢率為98%,最后隨訪時通暢率為96%。手術組患者,平均同側/對側OEF率從1.258改善到1.109。術后30天,14例手術患者發(fā)生主要終點事件——同側缺血性卒中(1例致命);沒有1例發(fā)生在隨機分組至實施手術間期。由此計算得出的圍手術期卒中率15%與EC-IC分流術試驗相比,無顯著差異。另有6例手術患者在后來發(fā)生了同側卒中;由此,手術組2年的同側卒中率為21%,略微好于預期。而非手術組患者2年的同側卒中率為23%,遠好于預期;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7279)。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