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叮咬所引起的過敏是過敏反應中的重要類型。在昆蟲叮咬過程中,它們直接將毒腺、唾液腺中有毒或能導致過敏的物質成份直接注入人體內,它相對于經皮膚接觸、呼吸道吸入過敏原有時更為嚴重,可引起過敏性休克。
目前人們對蚊子、蜜蜂、胡蜂導致過敏的研究報告較多,但對牛虻導致人體過敏的物質成份鮮有了解。前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賴仞研究員領導的團隊首次從姚虻唾液腺中分離純化鑒定了兩個天然的過敏原蛋白分子Tab a1和Tab a2,研究成果發(fā)表于Allergen(2010,Jul 2)。近期,我們又從牛虻唾液腺中純化到一種新的過敏原Tab y1,它是一種Apyrase,并具有較強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通過皮膚針刺實驗(SPT)發(fā)現對牛虻過敏的病人中有約70%對Tab y1呈陽性。通過Western blot檢測發(fā)現Tab y1對采集的37份牛虻過敏病人血清IgE陽性率為81%,通過Elisa competitive inhibition發(fā)現,它可以劑量依賴的方式競爭性抑制病人血清IgE與牛虻唾液腺總蛋白的結合,因此它是牛虻唾液腺中的一種major allergen。
這些成果加深了我們對牛虻所引起過敏反應的了解,對昆蟲刺蟄過敏反應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